“我们的家乡,在希望的田野上,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一首节奏鲜明、欢快活泼的歌曲,唱出了人们热爱生活的愉悦心情,也唱出了河流造就的宜人的优美环境。
在中国,有条件的话,往往追求那种“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配置亭台楼阁,用透漏瘦皱的太湖石叠造假山,曲径通幽,使身居闹市也无车马喧闹、市声纷繁的烦恼。如果再添上琴棋书画,就是很显高雅的啦。像王羲之那样,定期招来一帮朋友在水边赛诗饮酒,那更是一般人做梦也不敢想的浪漫事了。
外国人对水的喜好却另类。曾见过荷兰一个依旁小河人家的庭院,最鲜明的特点是他们家的一切几乎都能让人看见,完全是一种开放式的布局。河面上长着不多的水生植物,几只小羊徜徉在对岸缓坡的草地上,河上横跨一座轻便的小桥。水面倒映着岸上的花草器物。住所周边没有很高的树木,却有鲜花环绕,连窗户上都挂着盛开花朵的花盆。灌木丛围成一道低矮的园界,近水边有一处休闲的“客厅”,木条拼搭起来的地面,避免了接地气的污浊和水泥地的冷硬,而且地面向河中挑出,别有风味。有几张宽绰的座椅,主人客人的座位都向河边敞开,铺着台布的桌面上,摆放着鲜花。临河的一边,高低错落放着几个栽种花草植物的瓷盆。或许因为荷兰纬度比较高,他们很喜欢阳光,所以客厅不带顶棚,不须遮阳,也不想避雨。而在中国,有“冬日可爱”、“夏日可畏”之说,雨水又多,亭台楼阁几乎都要有顶子,甚至连过河的一座桥也加篷,作成遮阳避雨的“风雨廊桥”,当然也成了一道风景。

客厅敞亮
在同一个村子,有的人家离河更近,屋舍不高,那叫一个亲水啊,水边杂草丛生,掩盖了居民的窗户。水面生长着浮萍,不多不少,正好达到某种生态平衡。这让我们想起童年时代的村边。

亲水人家
在瑞士,距离琉森湖往北半小时车程,有一个小村庄,依山傍水,水陆交通十分便利。人们比较富裕,多数人家有车,还有船。在濒临公路的河道里,岸边有拴船的桩柱,依次停泊着小艇,休闲的小艇上罩着淡蓝色的布罩。更小一些的船只,则驶进船坞,一应维修的工具、娱乐用品也存在那里。小河通向大河和湖泊,直到美丽的琉森湖。这与家家枕河的苏州有相似之处,但是更加宽敞,现代化一些。

小艇傍岸
在瑞士,雪山脚下的一个村子,夏季积雪融化,河水冰凉,水流湍急,大石块护岸,在这里就别想划船、游泳、钓鱼等美事啦。这又叫人想起西藏拉萨河边或者新疆玛纳斯河边的某些村落、场院。

凌冽湍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