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旧 版
您的位置: bt365最新网址 
> 科学长廊  > 文库  > 老年科普文库  > 水的趣话 
积水潭的文学贡献(图)
2014-02-12 阅读次数: 次

  早先,北京地区一南一北有两大“海子”(湖泊)。南海子的前身叫延芳淀,几经演变,到辽金元明清五朝时期成了皇家猎场,明代是燕京十景之一——“南囿秋风”。如今已成京城最大的湿地公园,面积约8平方公里,西与大兴新城,东与亦庄新城为邻。

南海子烟波浩渺

  北海子原名白莲潭,西汉以前属于永定河故道的一段。后来永定河南移,上游成了高梁河的源头,下潴为湖,辽金形成整体,方圆不下30里,始有白莲潭之名,包括今太平湖、积水潭、什刹海、北海、中海(后来才有南海)。金代整治白莲潭,为元大都奠定了基础。所以有人称白莲潭是北京城的母亲湖,是毫不为过的。

  白莲潭的北半部统称积水潭,据说,是元世祖忽必烈给赐的名。元代,此地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是名副其实的市中心。周边名园府邸荟萃,北有翰林国史院,负责修编辽金宋三史;南临皇城,太液池西有集贤阁学士院,负责讲经拟诏、承旨鉴宝。由于两院博学的翰林和学士多系兼职,因此他们经常要在积水潭南北之间走动,常在海边的歌台酒馆、勾栏(戏院)舞榭里,饮酒赋诗、填词作曲,其中出现了不少散曲作家,称为“名士”,知名的就有赵孟頫、萨都刺等36位,成为最具实力的创作群体。

积水潭的晨钓

  坊间以编撰剧曲和话本为职业的“才人”,虽然社会地位低下,对元曲的发展贡献也很大。其中,关汉卿、马致远、白朴等最为杰出。

什刹海的游船

  演出杂剧散曲的演员(教坊女),不少人也积极参与创作。如朱帘秀、张怡云,色艺双全,也是功力不凡的诗人和散曲作家。当时从艺人员逾万,临湖周边,西斜街,甚至鼓楼东大街的辛安里、帽儿、南下洼子一带都是她们栖身之地。

难得清静的银锭桥

  与此同时,元代统治者热衷歌舞:宫廷里有一支由5000名教坊女组成的音乐仪仗队;还有能歌善舞的歌舞队,宫中饮宴必有歌舞相伴;经常演出杂剧,官员们争相填新词。

  如此这般,宫内新创的作品,宫外流行的演艺,及时交流,互相促进,因此造就出中国继唐诗、宋词之后的又一文学奇葩——元曲。其间,积水潭的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功不可没。

  当你读到“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的时候,是否会想到鼓楼西南边的那泓湖水了呢?

  后来,历代诸多诗社团体、重臣明贤在这一带活动,为文学谱写了新篇章。袁宏道、米万钟、朱彝尊、纳兰成德、章太炎、鲁迅、郭沫若、老舍等文学大师们均曾在附近居住流连。

胡同游的车队

作者: 西园 文章来源: bt365最新网址
发表评论】【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