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爱爬三座山:景山、香山、百花山。
景山在市中心,不高,是一座人造的山,因为明朝那些事在这里画了句号,所以游人如织。如今这里是群众歌咏的圣地,诞生过“激情广场”电视节目,扬名海内外。

悦耳动听的《舞会波尔卡》
香山是文化人最爱去的地方。曹雪芹在这里写《红楼梦》,思想家梁启超、京剧大师梅兰芳、马连良、西部歌王王洛宾、文学家刘半农、二胡演奏家刘天华等,在这里叶落归根。建筑大师贝聿铭在山坳里留下了杰作。当然吸引更多人的是香山的红叶和一度难以登临的香炉峰(鬼见愁)。
百花山比较远,在北京的西部边境,惟其远而高,充满神奇色彩,流传着游人被蚂蚁吃得只剩骨架的惊险故事。单是盛夏时山顶上开满五颜六色的野花,就足以诱人,这里曾是勇敢的中学生郊游的首选。北京人不去百花山,要遗憾一辈子。
当然,长城依山而修,登长城也是游山,连外国总统都不放过它。在这里能充分体验中国精神——反对侵略,爱好和平(和为贵)。
在北京玩水,内容更丰富,选择可以多样化。
游泳,因为天然水体保护和水质污染,野泳几乎成了“禁止的游戏”。去游泳池戏水,四季不辍,“温泉汤浴”遍地开花,终为小众活动。北京植物园北园有一处定时开放的喷泉,孩子们可以尽情与水亲近嬉戏,十分难得。

今日北海的游船
划船,一曲“让我们荡起双桨”,中国学生没有不向往的。白塔、绿树、红墙,说的是北海公园,其实那首歌是在昆明湖里创作的。如今湖上小船已“进化”为脚踏或电动。在长河,游船能从北京展览馆直达颐和园。往东,德胜门等处修了船闸,看样子,将来航船会去得更远。

难得一见的德胜门船闸
水面生物,水面布景,往往引人入胜。莲花池、紫竹院的荷花,万紫千红。圆明园的黑天鹅,后海的野鸭岛,紫竹院的灰雁,颐和园的大黄鸭,都盛极一时。转河弯恢弘的“赞水诗墙”,流光溢彩。金水桥边的节日喷泉,广场人造水景,振奋人心,增添许多喜庆气氛。

圆明园的节日喷泉
水边空气清新、景色宜人,于是像虔诚的信徒转山一样,兴起转湖健身活动。根据时间和体力,绕行昆明湖里大小湖泊一周两周的人络绎不绝。主管部门顺势而为,在古运河、护城河、湿地的各个城乡水域周边,建起不少几十公里长的步行长廊,还不时举办竞赛,家庭、个人健步活动已蔚然成风。

野鸭湖边的步行栈道
北京曾经的燕京十景有太液秋风、琼岛春荫、金台夕照、蓟门烟树、西山晴雪、玉泉趵突、居庸叠翠、卢沟晓月、西便白羊、银锭观山。如今人们游山玩水早已突破钦定的范围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