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蛾类中只有很少的种类具有刮擦水果的能力,即用口器摩擦软皮果的表面使其受伤并流出甜液来,然后再用吻将甜液吸入体内。蛾子的口器在结构和功能上是有很大变化的,除了标准的虹吸管类型外,有的像一个钻头,很坚硬,有的末端生有少量的短小硬毛,有锉刀的功能。在少量蛾子中有一种演变趋势,即硬毛变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硬,使其已变成锉刀的吻能直接刺破黑莓和悬钩子的外皮吸食果肉。在一些蛾子中,吻的切割功能得至了进一步发展,甚至能够刺破具有很厚外皮的果实。如果一种蛾子的吻具有了刺穿橘皮的能力,那它也就具备了刺穿哺乳动物的皮肤吸食血液的能力。

蛾子中具有吸血行为的只有4种,而吸血蛾只是其中的1种。蛾子吸血是极罕见的一种行为习性。有一位科学家曾观察过这种蛾吸食水牛血的情况,原以为这种蛾只是吸食哺乳动物在受蚊虫叮咬时流出的血滴,但当他割破自己的手指暴露给吸血蛾时,发现蛾虽将其吻浸入血滴中,但它并不吸食暴露在表面的血,而是刺入伤口的嫩肉吸食体内的血液。
吸血蛾很可能就是从刺食果实的蛾类进化来的。由于它的所有的近亲都是专门吃果实的,所以那时吸血蛾很可能也是以这种方式取食均。如果在食果蛾种群中有些个体受到动物的吸引去吸食眼睛的分泌物或蚊虫排出的血液,那它们就会获得额外的营养补充,这将促使它们发展新的取食行为,直到通过突变使其吻强大到能刺破一些哺乳动物的皮肤吸食血液为止,正如现在的吸血蛾所做的那样。
在夏日的夜晚,当路灯或篝火点燃之后,常常有一些飞蛾围绕着灯火打转,一直转到碰死、烧死或精疲力尽而死。
这些飞蛾为什么要不顾一切地去赴汤蹈火呢?原来,飞蛾在夜间活动是以月亮作为灯塔来导航的,它们不顾一切地赴火,是因为它们在辨别方向的时候,错误地把灯火当做月亮来导航,从而产生的一幕悲剧。
飞蛾在夜间飞行的时候,总是保持使月光固定投射到它眼睛的某一部分,这样就可以使它朝一定的方向飞行。当它因为逃避敌害或绕过障碍而转弯以后,仍然要朝着原先月光照射的角度和方向飞行。这种利用星空天体来辨明方向和导航的方法,就是一种“天文导航”。可是,飞蛾在飞行中遇到灯火的时候,它就会产生错觉,错误地把近在咫尺的灯光、火光误认为是遥远的月光,当它飞过灯火时,灯火投射到它眼里的角度就改变了,这时候,它就以为自己的飞行方向偏离了,它便转过身来修正自己的航向,当它再次飞过灯火时,它不得不再次修正航向,于是,它就不停地围绕着灯火转起圈来,直到落得被烧死、碰死的悲惨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