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旧 版
您的位置: bt365最新网址 
> 科普场馆  > 旅游  > 风景区 
话说磻溪姜太公钓鱼台(图)
2013-12-26 阅读次数: 次

  姜太公,姜姓,周文王赐姓吕氏,名尚,一名望,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别号飞熊。据资料称,姜太公先后辅佐了六位周王,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姜太公生于公元前1156年,死于公元前1017年,寿至139岁。

丢石

  人们常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传说位于宝鸡市陈仓区天王镇内,磻溪河畔伐鱼堡南的钓鱼台,就是当年姜太公钓鱼的地方。据说,姜太公的钓鱼方式很特别,钓竿很短,钓线只有1米长,钓钩是直的,而且不放鱼饵。钓竿也不放在水里,还离水面有1米高,人们讥笑他,他说“愿者上钩”。

  钓鱼台处两山之间,为磻溪河旁一巨大岩石,石上有两个67厘米长、16厘米宽、9厘米深的膝痕,传说这就是当年姜太公垂钓时所跪的痕迹,这就是被称为中国第一钓鱼台姜太公“跪石”。膝痕旁边还有一道大拇指粗的笔直天然石印,据说是姜太公放置鱼竿的印痕。

  离钓鱼台不远的地方有一巨石,该石奇特,上巨下锐,长约3米许、宽2.5米、高3米余,重约400吨,巨石的北侧有清代宝鸡知县徐文博写的一米见方的四个大字“孕璜遗璞”,这个巨石名曰“丢石”。传说有一天,姜太公钓到一条大鲤鱼,这鱼活蹦乱跳,其形不凡,姜太公好奇,随即将鱼剖开,只见鱼腹里滚出一块鸡蛋大小的石头,姜太公顺手朝旁边一丢,不料这块小小的石头,顺势飞到溪流之中的一块平坦地上,小头着地,大头朝天,“咚”地立住了,忽然变大了,就是这个“丢石”。

姜太公像

  姜太公隐钓,应请出山辅佐,聘为武王军师,出师讨伐,兴周灭商,名垂青史,遂之宝鸡磻溪钓鱼台也名扬天下。多少年来很多文人学士慕名相访,留下不少诗篇,唐朝诗人胡曾写到:“岸草青青渭水流,子牙曾此独垂钓;当时未入飞熊兆,几何斜阳叹白头”。

作者: 石炳坤 文章来源: bt365最新网址
发表评论】【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