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藤子(Embelia laeta),为紫金牛科植物攀援灌木。其主要特点是叶互生,倒卵形,全缘,两面无毛;聚伞花序腋生;花4数,白色或带黄色;浆果核果状,种子1粒。酸藤子分布很广泛,从福建往西可到云南。东南亚的一些国家也有分布。
 
酸藤子在我家乡很常见,在山坡、路边等地随处可见。果期在5-6月之间,这个时节也是家乡最美丽的季节,山上各种植物都在争奇斗艳,欣欣向荣。在这个时节,每逢周末放假,我一般都会上山,上了山我一般就会碰到酸藤子,也就会采食这种果实。酸藤子的果实不大,直径一般就5-6毫米,未成熟时绿色,成熟时颜色会发生一系列变化,先变白色,然后转淡红色、鲜红色、暗红色,最后成为黑色,味道也是相应地发生变化,绿色的果实苦涩不可食用,白色与淡红色的微涩而无甜味,鲜红色或更深颜色的果实方有酸甜味道而涩味渐不明显,最后黑色的果实便酸甜可口了。据说吃这种果实还有强壮补血的功效,但我吃过不少这种果实,似乎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效果。我个人还认为酸藤子作为野果的还有一些缺陷,如其果肉太薄,里面的种子太大,可食部分太少等等。酸藤子的花期可从12月份可延续到次年的3月份,花一般为白色,很繁盛,不过花较小,不是很吸引人。
 
关于酸藤子的名称由来,以前我一直错误以为是其结的果实带有酸味而得名,近来才知道原来这种植物的嫩尖和叶也是酸的,可以生食,可惜我从来没有尝试过。此外,在药用方面,有记载其根、叶可散瘀止痛、收敛止泻,治跌打肿痛、肠炎腹泻、咽喉炎、胃酸少、痛经闭经等症;叶煎水亦作外科洗药;兽用根、叶治牛伤食腹胀、热病口渴。看来,这种植物的用途还真是不少,希望能得到更多的重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