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 旧 版
您的位置: bt365最新网址 
> 科普场馆  > 旅游  > 编读游记 
我家车库也是防空洞?科技小记者亲身体验科技旅游(图)
2010-07-14 阅读次数: 次

我家车库也是防空洞?科技小记者亲身体验科技旅游(图)

我家车库也是防空洞?科技小记者亲身体验科技旅游(图)

  开栏的话

  “科技旅游”对很多人来说或许是个时髦词儿。

  其实,早在20世纪30年代,法国就出现了科技旅游的雏形。雷诺、标致、雪铁龙三个汽车制造公司通过组织公众参观其汽车生产流水线等形式,宣传企业形象,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由此,众多企业纷纷仿效,科技旅游开始盛行。

  今天,旅游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的一种生活方式,科技元素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旅游过程中。本报希望通过开设“科技旅游”栏目,介绍科技旅游项目,传递科技知识、科学理念和探索精神,为您的出游,添上一抹科技的亮色。

  正在举办的“中关村科教旅游节”,无疑是科技旅游的一次勇敢尝试。本报记者兵分两路,选择其“体验游”活动8条线路中的2条一探究竟。

  盛夏的清晨,当笔者匆匆赶到“2010中关村科教旅游节第七路线”的队伍时,惊讶地发现队友竟然是30多个小学生。北京新闻经济技术信息中心的许永琴老师介绍道:“孩子们是科技小记者团的成员,对花草树木、海洋动物和划船游览比较感兴趣。听说可以参观北京植物园、太平洋海底世界和北京水系,一大早就赶过来了。”

  第一站:海淀公共安全馆

  我家的车库也是防空洞?

  出乎孩子们的预料,导游宣布参观的首站是海淀公共安全馆。真实物品的陈列,如交通事故中严重毁坏的汽车、火灾中焚烧殆尽的家具等使人触目惊心;多种场景的模拟,如八级地震体验、仿真人体器官等让孩子们惊呼不已。不过,当解说员介绍地下人防知识时,喧闹多时的科技小记者们出奇地安静下来。

  这个模型并不比商品房售楼处的模型逼真多少,其特殊之处在于展示了地下空间。孩子们趴在玻璃上,好奇地从上到下打量庞大的地下车库。解说员介绍道:“现在一些地区地下三层的用途多为停车场、商场、库房等,不过如果到了战争时期或者重大灾害事故,它们就将被用作战争医院、物资水电供应站等,成为避难场所……”

  两个小男孩张大了嘴巴,短暂的沉默后,他们问讲解员:“我家的车库也可以成为防空洞吗?”讲解员笑着点头:“如果按照人防标准建设,地下室、地下车库在战时都可以作为人员隐蔽和物资库使用。不过有的小区没有按这个标准建,它们就只是普通的民用工程。”燕丹小学的马依娜恍然大悟:“原来车库还有这样的作用,真神奇。”

  第二站:北京植物园

  树皮可以当肥料吗?

  鲜花簇拥成拱形门,绿树摆放成大老虎,喷泉随着音乐起舞……科技小记者们快活地在北京植物园里穿梭,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丽。科技小记者杜乔高兴地说:“满眼都是绿色,感觉呼吸都干净了好多。”

  路过园中几棵大树,三五个孩子聚成一团讨论起来:“奇怪,花坛里铺满了树皮,会不会烂掉呀?”导游立马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植物园上一个展览刚刚结束,剥落的树皮就被用来覆盖园林土壤,一来可以美化环境,二来可以当做肥料。”

  在随后与导游的交谈中,笔者得知现代园林绿化的基本原则之一是不见裸露土壤,因此使用园林覆盖物比较常见。无机类型的覆盖物有沙砾、卵石、煅烧陶粒等,有机类型的覆盖物则包括树枝粉碎物、树皮、松针、草屑等。后一种覆盖物能增加园林内森林地面的原生态景观,同时腐烂分解的过程中还能缓慢释放养分,相对无机覆盖物来说更加环保。

  第三站:太平洋海底世界

  鱼在这里会不会想家呢?

  科技小记者们最感兴趣的一站是太平洋海底世界。无论是镶嵌在墙壁中的玻璃柜,还是环绕四周的海底隧道,里面都布满了五光十色的山石、海草和鱼类。孩子们在展厅里大开眼界,一路参观过去都兴奋不已。

  史家小学分校的狄心悦一直都比较安静,她很腼腆地告诉笔者:“我最喜欢身上有条形花纹的小丑鱼,颜色多样很漂亮。我也想变成一条鱼,在海洋里游来游去。”不过,她也有犹豫:“把鱼放在这里,它们会不会想家呢?有的鱼只能独自呆在鱼缸里,它一定会觉得孤单吧。”东铁匠营一小的席若桐补充道:“新闻里不是说石油泄漏到海洋里了吗?它们没有家了,不能回去了。”

  现代化对地球环境的摧毁速度和程度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想象,而无处不在的信息让孩子们能够像成人一样获得同等的真相。科技小记者们开始过早地忧虑生态问题,这从另一角度折射出大自然堪忧的现状。

  第四站:北京水系

  开船的叔叔

  会把垃圾扔到河里吧?

  从太平洋海底世界出来,科技小记者们便在中央湾码头登上了游览船。这群孩子大多在北京长大,泛舟河上却还是头一次,因此他们对窗外的风景感到十分新鲜。李微小朋友说:“河边是翠绿的杨柳,完全听不到汽车的噪音,有点江南的味道。”曾去过江浙等地游玩的狄心悦则告诉伙伴:“坐船看到了不一样的北京,高楼大厦和古塔掩映在树木中,现在才知道这座城市也有水乡的风景。”

  河里有人游泳,看到溅起的清澈水花,孩子们大声呼喊起来。不久船在长河湾靠岸,船家让孩子们排好队,挨个出舱上车。一路上都在拿便笺本做记录的何彦杰皱了皱眉头:“有好些小朋友的饮料瓶都没拿走,放在船舱的桌子上了。待会儿开船的叔叔回去看到了,肯定会很生气。”坐在一旁的刘鑫宇很担忧:“叔叔生气了,就会把瓶子都扔到河里。可惜了那么干净的河,以后别人想到里面游泳都没法游。”

  与科技小记者们一起体验地球生物游,让笔者从孩童的视角察觉到别样的环境问题、认识了特殊的环保途径。

责编:陈小柒

  

作者: 科技日报实习生 吕苗莉 本报记者 黄橙 文章来源: http://www.stdaily.com 2010年07月14日
发表评论】【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