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北京的公园,应该不在少数。无论是昔日皇家的园林,还是往日百姓休闲的去处;也不论是已经获得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珍贵园林遗址,还是仅能为百姓提供游玩静心的半亩方塘、三条小径的一片绿地。换言之,在北京的城市里,经过历代王朝的整修与规划,内藏珍贵文物和考古建筑的古建公园,以及新建的仅供健身游玩的现在城市公园是难以计数的。难怪说,北京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的都城,在这些数不清的公园里,不仅留下历代文人百姓的足迹,更有无数记载这些历史的公园的方砖、红漆大门,以及那些磨得光亮照人的门口青石条。透过这些,我们仿佛看到这座城市的心脏以及跳动的现代城市脉搏。
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我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长久以来一直以它高耸的白塔闻名于世,看到白塔就仿佛站在园内的制高点,让人心旷神怡;更以碧波荡漾的琼华岛的水面让人们在此陶醉,感受着清风拂面。
北海园林的开发始于辽代,金代又在辽代初创的基础上于大定十九年(1179年)建成规模宏伟的太宁宫。太宁宫沿袭我国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规制,并将北宋汴京艮岳御园中的太湖石移置于琼华岛上。至元四年(1267年),元世祖忽必烈以太宁宫琼华岛为中心营建大都,琼华岛及其所在的湖泊被划入皇城,赐名万寿山、太液池。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朝正式迁都北京,万寿山、太液池成为紫禁城西面的御苑,称西苑。明代向南开拓水面,形成三海的格局。清朝承袭明代的西苑,乾隆时期对北海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奠定了此后的规模和格局。辛亥革命后,1925年北海辟为公园对外开放。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对北海公园的保护极为重视,拨巨资予以修葺,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园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海是中国历史园林的艺术杰作。全园占地69公顷(其中水面39公顷),主要由琼华岛、东岸、北岸景区组成。从南门入园,踏上建于元初的永安桥,见名为“堆云”、“积翠”的两座彩绘牌坊,迎面就是全园的中心--琼华岛,简称琼岛。琼华岛上树木苍郁,殿宇栉比,亭台楼阁,错落有致,白塔耸立山巅,成为公园的标志。
虽是初春,但几场雪后的北海湖面上还轻浮着薄冰,在午后太阳的照射下渐渐消融,风过后湖面泛起一丝丝涟漪。公园内的地面上映出了春天的湿气,让人分外感觉到春天的气息已经到来了。园内的树木也逐渐泛出几丝新绿,每日晨练的人们齐心合唱着革命题材的历史歌曲,在北海的湖面上回荡,让入园的人们从中感受并倍增爱国的力量。
人们喜欢北海公园,也缘于一首《让我们荡起双桨》给人启蒙式的心灵启迪。的确,北海公园因为有水,增添了不少灵气。它并不完全像北方的公园,集中了无数的楼堂殿宇,虽透射着历史与厚重,但缺少了人们需要的婉约与浪漫。北海公园园内的一汪湖水,则正是起到画龙点睛之笔的作用。尤其是在初春的北京,人们的内心多么需要这些水分的滋润和沐浴啊!

图1 北海公园园区规划

图2 远远望见园中的白塔
图3东门口距离白塔更近

图4 初春的公园冰面还未消融

图5不远处就是去往湖心岛的路

|

|
图6公园内红墙高立 |
图7 虽是初春,但已透出绿意 |
图8 蓝天-湖面-苍松相应成趣

图9楼宇掩映在树木中
图10 这就是濠濮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