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蜡石又名蜡石,因石表层及内部有蜡状质感色感而得名。黄蜡石属矽卡岩化安山岩或砂岩,主要成份为石英,油状蜡质的表层为石英在低温下的熔融物,韧性较强,摩氏硬度为6.5~7.5,大于正长石的硬度6,小于黄玉的硬度8。另外也有一种说法,是说黄蜡石最早发现于古代柬埔寨,当时柬埔寨叫“真蜡国”,该国向明朝皇帝上贡过一块极品黄蜡石,所以,黄蜡石就以真蜡国的国名为石名了。既然得名是因为有蜡质,有人就说了,那应该叫蜡石啊,怎么会叫黄蜡石呢?这与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观念有关:黄色历来为国人所爱,天地玄黄,黄色为正统色,也是皇权地位的象征。另外,据现代研究表明,黄色是与人类最协调的颜色之一,同时,黄蜡石中以黄色和白色占大多数,那当然要称其为黄蜡石,方显美石本色。不过,在我认为,黄蜡石得名的根本原因还是由于大多数是黄色的石料之由。

图1 黄蜡石的仔料
黄蜡石在我国分布很广,两广岭南一带、辽宁鸭绿江畔、云南地热集中地都有分布,据说江浙一带也有少量分布。但是通常见到的主要来自云南的龙陵,但矿石的真正储量也不是大的惊人,特别是优质的黄蜡石也是凤毛麟角。

图2 黄蜡石局部
黄蜡石的形成经过地质工作者长期的研究与摸索,认为形成过程大致如下:石英岩矿物因为受地质变动影响,与酸性土壤混合,加上酸性土壤附近有地热或火山等自然条件,长期受酸性土壤和地热火山温度的双重催化,终于形成黄蜡石,其中一部分黄蜡石静眠于山中,一部分则由河流搬运到江河中,在这里要经受流水的冲刷和磨蚀,所以水系中的矿石多为次滚圆一滚圆状,即人们常说的鹅卵石状,大小不等。起初人们采得玉石多为暴露于水系中的这种沙矿石,玉石界称为仔料,把原生矿石称为山料。相似于翡翠和软玉的行业称谓。

图3 黄蜡石的蜡层
黄蜡石成因又可以解释为:黄蜡石是属于花岗岩的低温热液成因的石英脉,富存于花岗岩体顶部的裂隙中,矿体呈脉状。矿石在原生带中呈现白色一灰白色,而在氧化带中(氧化带深约20m余)及水系中呈现黄、红、黑、绿(青)等多色调,以黄色调为主,其他色多呈斑块、条带状及网状出现。原生矿脉中的矿石呈微密块状,可采得上吨重的大块。优质的矿石也是产自这些大的块状岩石中。

图4 黄蜡石的蜡质石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