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点追踪大家风范百年总览走进生活诺奖趣谈 辉煌篇章
图灵奖获得者
约翰·郝普克若夫
2008-11-11 阅读次数: 次

约翰·郝普克若夫

约翰·郝普克若夫(John E. Hopcroft,1939-)

  (网上名字多用:约翰·霍普克罗夫特,或约翰·霍泼克洛夫特)

  美国计算机科学家 美国康奈尔大学计算机科学系

  1986年,因在算法及数据结构的设计和分析中所取得的决定性成果,获得图灵奖。

  创立于1966年的图灵奖图灵奖是计算机界最负盛名的奖项,有“计算机界诺贝尔奖”之称,只有国际计算机学领域最具权威资格和卓著成就的科学家才能够获得由美国计算机学会(ACM)颁发的这一奖项。

  成果介绍:

  郝普克若夫的研究集中于计算的理论方面,特别是算法分析,自动机理论,以及图论算法。郝普克若夫很感兴趣的课题是算法。他提出了一种称为“最坏情况渐近分析法”(Worst-case asymptotic analysis of algorithm),成为衡量算法的效率和优劣的数学准则,被学界所广泛认同和接受。

  郝普克若夫和塔扬解决了图论算法中的一些难题。他们提出了“深度优先搜索算法”(depth-first search algorithm)。利用这种算法对图进行搜索大大提高了效率。而他们创造的深度优先算法则被推广到信息检索、国际象棋比赛程序、专家系统中的冲突消解策略等许多方面。他们还提出了一种新的数据结构叫“双堆栈叠”(pile of twins tacks),这种新的数据结构将深度优先搜索算法的优点更加发扬光大。

  郝普克若夫在数据结构和算法方面还有其他一系列创造。比如B树(B-tree)是常用于索引组织的著名数据结构,具有高效的特性。

 


】【打印文章
主办: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 邮箱:bjkp01@bjkp.gov.cn
承办:北京科技咨询中心 北京市科协信息中心 地址:北京朝阳区小营育慧里4号3006室 邮编:100101
电话:010-84636485/010-84650077转8306 京ICP备10006078号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