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李政道是幸运儿。令人羡慕的不仅是他们获得了诺贝尔奖,更令人羡慕的是他们的工作在惊人短的时间内赢得了诺贝尔奖委员会的认可,从论文发表到获奖只有一年时间。
一年之内就获得诺贝尔奖,这简直是奇迹。可惜的是,绝大多数诺贝尔奖得主没有他们这么幸运。
如盖尔曼获得诺贝尔奖时,国际物理学界相继发表文章认为,这是等了6年多的事情。所以,1969年,诺贝尔奖委员会公布结果时,物理学家们没有表现出格外热情欢呼的姿态,因为6年来大家一直认为“今年的诺贝尔奖应该授予盖尔曼”。
等待五六年还算是比较短的。伦琴,1895年就发现了X射线,1901年才得奖;贝克勒耳,1896年发现天然放射性,1903年才得奖;1902年,卢瑟福发现一系列放射性元素,1908年才得奖;阿尔瓦雷斯,1960年发现基本粒子的共振现象,1968年才得奖;薛定锷,1926年建立了量子力学,1933年才得奖……
等待十年八年的也比比皆是。如能托斯,1912年发现热力学第三定理,8年之后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玻尔,1913年提出了原子结构的量子轨道理论,直到1922年才被授予诺贝尔物理学奖;劳伦斯,1931年制造了第一台回旋加速器,1939年才获奖;西博格,1941年证明钚的存在,1951年才得奖……
等待十几年、二十几年乃至三十年的也不稀罕。如研究黄热病的南非科学家马克斯等待20余年,于1951年获得诺贝尔奖。对于物理学奖得主泡利来说,诺贝尔奖也是迟到的喜讯。从他发表获奖论文到获奖,间隔了不平常的21年;科赫从发现结核病菌到获奖等了23年;发现宇宙射线的赫斯,等待25年才获奖;贝斯久等29年,于1967年获得了物理学奖。相比之下,佛里斯更惨,等待了半个多世纪:1919年就发现了蜜蜂跳圆圈舞,1925年发现跳摇尾舞,直到1973年才获得诺贝尔奖;早在1931年,“热力学第四定理”的发现者拉路斯就发表了论文,但是直到40年代才被人接受。37年后即1968年,诺贝尔奖委员会才授予他化学奖;1911年劳斯就公布了肿瘤是由病毒引起的伟大发现,但是一直没有引起诺贝尔奖委员会的关注。导致劳斯直到85岁才获奖。
兰德斯坦,23岁获得博士学位,33岁发现了人类的ABO血型,那是1901年。直到1930年,即29年后,诺贝尔奖委员会才将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兰德斯坦,此时他已经62岁。波恩早在28年前就发表了获奖论文(关于波函数的统计分析)。当他获奖时激动地说了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压倒多数的物理学家都承认我的波函数统计分析,但是也有不承认的,诸如像普郎克、爱因斯坦、薛定锷等著名科学家,因此,我的这项研究成果足足等待了28年才获得诺贝尔奖。”为了回避科学家之间的争论,诺贝尔奖委员会采取了延迟授奖的办法。1946年化学奖得主萨姆纳、1953年化学奖得主赫尔曼、1970年物理学奖得主阿尔芬等等都为此经历了超长的等待期。
《北京青年报》 2001年12月1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