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巴甫洛夫的少年时代,俄国是一个新旧思想交替、斗争的年代。一方面,人们相信上帝是万能的,能够拯救人类;另一方面,自然科学迅速崛起,正冲击着人们头脑中的固有的神学思想。小巴甫洛夫的生活也深刻地打上了这个时代的烙印。
小巴甫洛夫的父亲是一个神父,在当地很受人们的尊敬。在小巴甫洛夫的心目中,父亲几乎是一个万能的人,他能够解除人们心灵的痛苦。父亲总是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那些遭受不幸的人们。小巴甫洛夫曾经一度希望自己以后也成为父亲那样的人——用神赋予的力量去解除别人的痛苦。这也是家里人对他的期望,因此他进了一个神学院学习。
但是,有一件事情改变了父亲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也影响了他的一生。
一次,有人来请父亲去做祈祷。小巴甫洛夫当时上的也是神学院,这个未来的神父对于自己将来要从事的工作非常好奇,因此也非得要跟着去,父亲被缠得没有办法,只好带着他去了。
这次是去给一个快要死亡的孕妇做临终祈祷。在宗教中,临终祈祷是要祝福快要死亡的人的灵魂能够升入天堂,在天堂里继续过幸福的生活。在他们眼里,病人不是死去了,只是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里。
那个孕妇因为消化不良而快要死去了。病人的肚子很大,痛苦地在床上呻吟着。看到这种情景,小巴甫洛夫只是静静地站在角落里,听着父亲的祈祷,他希望父亲的祈祷能够消除病人的痛苦,甚至能够让这个孕妇和那个还没有出世的孩子能够活下来。但是,父亲的祈祷似乎没有起作用,孕妇和那个未出世的孩子一起死了。
病人临终前痛苦的样子深深地刺痛了小巴甫洛夫的心。
从病人家里出来以后,他问父亲:“爸爸,您能够让她的病好吗?”
“不能。”父亲的回答很简单。
“那有人能救得了她吗?”
“那是医生的责任,我只能拯救她的灵魂,她和自己的孩子去见上帝了,从此以后不会再有痛苦了。”
小巴甫洛夫似乎听懂了父亲的话,眨了眨眼睛,不再说话。但是,他的小脑袋并没有停止思考。他在想:上帝为什么不让她在这个世界上再多活几天呢?她死前为什么那么痛苦呢?……他一路上默默地跟在父亲的后面,反复地想着父亲的那句话:那是医生的责任。
这时,父亲的形象已经不再伟大,并且小巴甫洛夫对于自己以后的工作也产生了怀疑。
“人类有一种邪恶,就是愚昧。对这种邪恶只有一种疗法——科学。”小巴甫洛夫偶然看到了这么一句话,他一下子就想到了那个死去的孕妇:她是不是就死于愚昧呢?
他还想到了自己一直喜欢的《日常生活中的生理学》,这是一本介绍生理学的科普图书,书里用生动有趣的故事讲述了消化、呼吸等知识,并且还有很多彩色插图。他以前喜欢这本书是因为里面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但是现在再来看,吸引他的已经是那些心脏和胃等人体器官的图,它们似乎在等待他去揭示人体的秘密。
最终,他抛弃了神学,走向了和神学对立的另一面,并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知识小贴士
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适应环境的重要方式。比如,通常情况下,灯光是不能引起狗分泌唾液的。但是如果每次在喂狗之前都先打开灯,经过几次以后,只要开灯就会导致狗分泌唾液。这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